Hot!
(Courtesy of golden7 from ttconline.org)
Sunday, March 19, 2006
Sunday, March 12, 2006
谈一谈Sitcom吧
(This is a post I put on Beitong today of last year.)
在国内时,我只知道情景喜剧(Sitcom)是美国流行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。北京演艺界的英达等人也搞了几部像<我爱我家>和<候车大厅>之类的片子。虽然小有影响,但是改不了中国电视以长篇连续剧为主的格局。
六年前来到加拿大,才见识了Sitcom的流行程度。各种Sitcom挤满了各个电视台的黄金时段(Prime time),长篇室内剧(Soap opera)只能偏居白天时段,供无聊的家庭主妇打发时间。
总结一下这几年看的Sitcom,个人的最爱是Fraser和Everybody loves Raymond。其原因是:这两部戏的每一集都有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,笑料有机地结合在剧情中。Seinfield口碑不错,但我一直没正经看过,所以没发言权。
Friends和Will&Grace在前几季的故事还不错,但后来就每况愈下,为搞笑而搞笑,剧情苍白牵强,明显感觉编剧们江郎才尽,硬着头皮苦撑。至于最近刚从Friends衍生出来的Joey,更是从第一集就没话找话,好不尴尬。其他如Suddenly Susan, News Radio, Just shoot me, The 3rd rock from the Sun,则是笑过即忘。
值得一提的是一部英国的片子Keep up the appearence,写的是一个自私市侩但又自视颇高的女人闹的笑话,每一集都让人捧腹不已。对了,还有几十年前的经典Golden girls,写四个老太太的事,经常让人既开心又感慨。
不过自从Survivor,Apprentice等Reality show大获成功之后,Sitcom就开始慢慢有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了。个人觉得Reality show的模式单一,似乎很容易让观众厌烦。所以Sitcom也许在两三年后有东山再起的一天。
PS: 尽管很爱看SITCOM,但对很多喜剧电影,我却很难产生共鸣。
比如本地人很喜欢的Jim Carry, Adam Sadler, Mike Myers, 他们的大部分电影我都笑得很勉强。最近被影评人称为guilty pleasure的Dodge Ball, 我看了只觉得自己也变得很弱智。
最惨的是看Harold & Kumar Go to White Castle,好几个情节我都不明白笑料在哪里(比如Jamie Kennedy凑到Kal Penn跟前小便这一出)。也许这是拍给白人小年青看的,离我这个三十好几的中国移民的生活太远了。
在国内时,我只知道情景喜剧(Sitcom)是美国流行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。北京演艺界的英达等人也搞了几部像<我爱我家>和<候车大厅>之类的片子。虽然小有影响,但是改不了中国电视以长篇连续剧为主的格局。
六年前来到加拿大,才见识了Sitcom的流行程度。各种Sitcom挤满了各个电视台的黄金时段(Prime time),长篇室内剧(Soap opera)只能偏居白天时段,供无聊的家庭主妇打发时间。
总结一下这几年看的Sitcom,个人的最爱是Fraser和Everybody loves Raymond。其原因是:这两部戏的每一集都有一个完整有趣的故事,笑料有机地结合在剧情中。Seinfield口碑不错,但我一直没正经看过,所以没发言权。
Friends和Will&Grace在前几季的故事还不错,但后来就每况愈下,为搞笑而搞笑,剧情苍白牵强,明显感觉编剧们江郎才尽,硬着头皮苦撑。至于最近刚从Friends衍生出来的Joey,更是从第一集就没话找话,好不尴尬。其他如Suddenly Susan, News Radio, Just shoot me, The 3rd rock from the Sun,则是笑过即忘。
值得一提的是一部英国的片子Keep up the appearence,写的是一个自私市侩但又自视颇高的女人闹的笑话,每一集都让人捧腹不已。对了,还有几十年前的经典Golden girls,写四个老太太的事,经常让人既开心又感慨。
不过自从Survivor,Apprentice等Reality show大获成功之后,Sitcom就开始慢慢有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了。个人觉得Reality show的模式单一,似乎很容易让观众厌烦。所以Sitcom也许在两三年后有东山再起的一天。
PS: 尽管很爱看SITCOM,但对很多喜剧电影,我却很难产生共鸣。
比如本地人很喜欢的Jim Carry, Adam Sadler, Mike Myers, 他们的大部分电影我都笑得很勉强。最近被影评人称为guilty pleasure的Dodge Ball, 我看了只觉得自己也变得很弱智。
最惨的是看Harold & Kumar Go to White Castle,好几个情节我都不明白笑料在哪里(比如Jamie Kennedy凑到Kal Penn跟前小便这一出)。也许这是拍给白人小年青看的,离我这个三十好几的中国移民的生活太远了。
Saturday, March 04, 2006
Sweet guy for queer eyes (02)
This is a funny, shy and cute Asian boy from Signal Hill, US.
Simply adorable!
Simply adorable!
Friday, March 03, 2006
Wednesday, March 01, 2006
(ZT)勇敢的母亲,出镜支持同性恋儿子

同性恋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,不管大家理不理解,支不支持,他们都是真实地存在着,根据权威的数据,目前,在中国,已经有近3000万同性恋者。
就在社会对同性恋还在争论中的时候,一对母子,带着平静的微笑,走进了我们《今日一线》的办公室。今天,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,大家看到的,是国内首位公开向公众亮相的同性恋者的母亲,这位勇敢的母亲,用这种形式来
表示对儿子的理解和支持。
郑远涛 25岁 翻译 广州在电视媒体公开同性恋身份第一人
吴幼坚 文学编辑 郑远涛 的母亲
作为广州第一个公开的同性恋者,郑远涛曾多次在媒体公开亮相。而这一次,他的母亲——吴幼坚,一位文学编辑,则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,愿意用公开露面的方式,来支持自己的儿子。这也是国内第一位通过公众媒体亮相的
同性恋者的母亲。
1980年,郑远涛出生在广州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,慈爱的父母,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小远涛健康地成长着。中学时候的他活泼,好学,成绩优异,和其他男孩没有任何的不同。
然而,进入青春期远涛,却渐渐发现了自己秘密——他首先爱上的,竟然是一个男生。当郑远涛鼓起勇气跟男生告白的时候,那个男同学却因为对同性恋的恐惧而远离了他。这次失败的经历,让远涛备受折磨,但他并没有强迫自己去喜欢女孩子。
从初中开始,远涛就很想把自己的这个秘密告诉最信任的妈妈,但他思前想后,还是怕妈妈接受不了。于是,他开始有意地给妈妈,做一些铺垫工作。远涛给妈妈看了方刚、李银河的书,还有一些影视作品,让妈妈也渐渐了解了。这样过了几年,到他读高三,一次与母亲的谈心时,远涛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秘密。
吴幼坚当时听了,也没有觉得什么。但随后,她马上又有了自己的担心。吴幼坚说,她担心的是远涛找不到好的爱人,因为这个群体毕竟人数很少。为了让父母放心,远涛后来把自己的每一段感情历程都向他们交了底。
1999年,远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外,在大学期间,他再次寻找同性之间的感情。
然而,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接受这些,因为对方父母的压力,远涛的爱情一度无疾而终。但是有了父母的理解,远涛觉得少了很多压力。他希望,通过自己的努力,来消除公众对同性恋群体的歧视和误解。
2004年,远涛做出了人生的重大决定,为了推动同性恋的维权进程,在一次访谈节目当中,他向社会公开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。而早在2001年,他就开始担任同性恋网站——爱白网的义务编译工作。
现在,只要出席公开场合,远涛都勇敢地带上了象征着“同志”身份的彩色旗。通过网络,远涛也再次找到了自己的真爱,而这一次,他更加坦荡地拥抱爱情。远涛开始敢与自己喜欢的人手牵手上街,更不怕别人的笑话。母亲也敢于向身边的人坦白儿子是同性恋的。现在,远涛有了新的计划,就是在明年到北京发展事业,并和他自己的爱人一起生活。而母亲也表示支持,母亲更希望的是,中国的同性恋有可能像异性恋一样,想爱就爱,也可以长久地生活在一起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